核工程与核技术系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系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系源自1958年原华中工学院所设立的工程物理系。1958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核工业,华中工学院创办了工程物理系,设实验核物理、原子反应堆工程、放射化工、金属物理等专业。1962年,工程物理系暂停,培养出了一批在核工业和其他战线上成绩卓越的人才,包括原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定凡(1963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原工程物理系放射化工专业)。老校长朱九思保留了二机部下达的一个反应堆科研项目,一直做到了1965年。1997年,黄素逸等老师开始以试办专业方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成立核能研究所的形式复苏华中科技大学核专业,为中国的核事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2006年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广核集团签订了“订单+联合培养的人才委托培养协议,对外称“广核班”,已培养人才500余人。

2010 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核电事业的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正式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批准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核工班+广核班的双轨并行模式,同年,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也签署了人才培养协议。截至目前已毕业本科生200 余名,现有本科生100余名,研究生50余名。核专业成功入选为2020年度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5年以来,核工程与核技术系引进了一批海内外的优秀青年人才,现拥有10余位教授、副教授、讲师,均为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并外聘多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组成了一支有力的科研与教学队伍。核工程与核技术系已建成了完善的教学课程与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出版了《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电专业英语》等多部教材。其中,《先进压水堆核电厂运行及典型事故仿真项目》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多次在校级教学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学生在“核+X”创意大赛等竞赛中屡获奖项。

核工程与核技术系拥有先进核能系统分析计算中心、热工水力综合实验室、材料辐照计算机模拟实验室、核能-环境-化学交叉学科实验室、核电厂运行仿真中心、数值虚拟反应堆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研究方向涵盖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安全分析、反应堆中子物理、粒子与核材料相互作用、核结构材料、核安全、放射性废物处理等。在研项目30余项,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基金、面上基金、青年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防预研项目等,总经费数千万元。近5年发表了200余篇论文,出版多部专著、译著,获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交流,与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中船集团701研究所等单位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

华中科技大学于2016年举办了首届核文化周”,进行专业思想建设和核能科普,并组织了首届“湖北省高校和工程类专业建设发展研讨会”;2017年创办了核能前沿科技青年学术论坛,承办了“2017年教育部高校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教育与科普分会理事会”;2018年主办了华中科技大学核学科创办60周年座谈会暨核学科发展论坛2019年主办了“核文化月”、“多物理场耦合及高精度数值方法”研讨会等活动;2021年牵头承担OECD国际标准题项目ISP-51国际合作项目;2023年联合海军工程大学承办全国涉核课程思政案例优秀教学成果竞赛,召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咨询会。

当前,我国核电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居全球前列,2023年,我校与中核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一大好形势下,核工程与核技术系将秉承老一辈华中大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砥砺前行,努力为祖国核事业发展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主要科研方向:

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安全方向:

自然循环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CHF)分析;

核电站比例模化试验及程序模拟验证;

核安全最佳估算及不确定性分析;

核材料热学性能的微纳尺度模拟;

核电站安全壳过滤降压系统设计方法;

传热流动方向:

多孔介质传热与流动、电子器件散热技术;

能源系统热力学分析、核动力装置与设备换热技术;

安全壳泄漏率预测模型及分配律;

中子物理与反应堆物理方向:

中子物理学及核反应堆物理设计;

复杂核反应堆耦合系统模拟;

先进高温气冷堆系统分析程序研究;

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向:

模拟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吸附法、高级氧化法、水泥固化法;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法,Fenton体系,臭氧、电催化;

粒子与核材料相互作用方向:

核材料在辐射下损伤形成及演变机制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

低能离子束诱导半导体材料表面形成自组织微纳米结构;

聚变堆第一壁材料辐照性能;

基于β辐射伏特效应的核电池的理论研究;





Copyright © HUST 核工程与核技术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  邮编:430074